
2025年4月18日下午,由浙江法校律师事务所主办的“中国式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”专题分享会在法校所成功举办。分享会特邀AI觉醒岛董事长、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兼任教授、浙江大学智能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、全球浙商总会数字资产及交易委员会执行主席兼专家委员会主任、杭州市软件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旭光教授担任主讲嘉宾,他围绕“中国式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”的分享主题,以“杭州AI六小龙”为例,深入解读了中国式人工智能发展新动态,探讨中国AI如何赋能法律服务。现场座无虚席,交流氛围热烈。

分享会伊始,张旭光教授结合杭州AI“六小龙”的崛起案例,指出中国科技企业正从“跟随者”转向“引领者”,其核心动力在于“技术理想主义”与原创能力的突破,坚持“求是创新、专精特新”。有如深度求索所取得的成功,就是建立在“算法”的独特创新上。用中国式的算法智慧打破了美国的算力垄断霸权。张旭光提出,人工智能的竞争不仅是技术之争,背后更是文化与哲学思维的较量。他以任正非、梁文锋等创新企业家为例,阐释了“道术结合”的创新哲学:“大成智慧学”,创业创新者既需扎根技术研发,亦需融合哲学智慧,方能实现“换道超车”。针对法律行业,张旭光教授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变革机遇。他指出,当前通用大模型虽具备基础推理能力,但难以满足法律服务的精细化专业需求。法律数据的复杂性与非结构化的特征,要求构建垂直领域的私域知识库。通过“AI算力一体机+DS大模型+法律服务私域RAG知识库+场景终端应用”的本地化部署解决方案,律所可将法律条文、司法解释、案例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法律服务数据上传至私域RAG知识库,运用DS大模型的分析推理能力,再通过手机或电脑等智能终端用自然语言交互,使其转化为专业、精准的律师AI助理和智能问答。AI助理将可承担案例检索、批量案件管理、文书生成、客户问询答疑等法律服务基础工作,释放律师事务处理精力而聚焦战略决策。他还特别指出,未来,法律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会被AI全部取代,而是通过“人机结合”的深度融合与协同,实现律师从事务执行者到战略决策者的跃迁。律师行业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,AI虽不会取代律师,但善用AI的律师必将淘汰固守传统的律师。

活动现场设置开放式交流环节,与会者就“数据安全”“批量案件智能化管理”等问题与张教授展开深入探讨,现场气氛融洽而热烈。本次分享会不仅为法律与科技跨界融合搭建了思想碰撞的平台,更彰显了中国式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路径与无限潜力。未来,浙江法校律师事务所将持续聚焦“AI+法律服务”的生态建设,积极拥抱AI技术带来的变革力量。
